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活动

抓手赋能底层逻辑互联网人这是和黑话杠上了?

发布时间: 2024-04-19 05:30:06  来源:天博app 

  “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推荐技术赋予的信息分发能力、跨端联动抖头西、分多个产品自研,实现深度共建,形成组合拳,打造内容生态闭环,以此赋能客户用户创造价值。未来我们要增加横向不同场景价值,延长服务链路。同时纵深满足用户需求,借助人类年龄的自然势能,在小中青多个年龄用户深度渗透…… ”

  他说这段话是从公司的文档里面摘出来的,就是要讽刺一下现在这些人都不好好说话,明明简单的事情非要用特别复杂的描述。

  互联网行业的小伙伴看到上面这段话可能直接就乐了,估计差友里面不少人都广受这种 “ 互联网黑话 ” 的荼毒。

  就比如说张一鸣那段话,如果我用大白话给你翻译一下上面这段话,你就会发现它的意思其实特别简单。

  这种黑话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真的有意义么?无非把简单的东西可以搞复杂,也只是为了让自己写的东西云里雾里、似是而非,显得高大上罢了。不过,这里要说一下, “ 黑话 ” 不是那些在行业中的简称和缩写,比如 DAU ( 日活用户 ), SKU ( 库存保有单位 ), ARPU ( 平均用户付费率 ),这些不能算是黑话,只是缩写而已。

  这里的黑话,说的是那些词典上根本没有的,生造出来的词,或者和原本的意思已经风马牛不相及的词。

  据说,这种 “ 互联网黑话 ” 起源于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巨头,阿里巴巴有一套非常 “ 互联网 ” 的文化体系。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在周报中直接写大白话,可能无法体现出来工作的能力,毕竟如果你就写一个

  但如果在日报上写一个“ 用组合拳帮助用户赋能,打通生态闭环,帮助客户延长服务链路,强化用户感知,打破边界,打造生态化运营 ”。

  你看,这是不是就高大上多了。互联网黑话就像是皇帝的新衣,大家都知道这玩意没有什么意义,说的人知道,听的人也知道,但是为了彰显自己的 “ 身份 ” ,就都要这么说。

  后来,周报取消了,甚至还有人痛心疾首……说别以为没有周报是好事,没了周报你怎么和领导说你都干了什么工作……

  他们当然懂,但是对于阿里巴巴这种大公司而言,他们需要维持的是一种统一的文化,也就是所谓的 “ 阿里味 ” ,而文化的塑造就从语言的塑造开始。

  阿里巴巴文化布道官( 这是个什么鬼职位? )王建和,在他写的《 阿里巴巴的基本动作 》里面写着 “ 管理者做思想团建的核心意义,就是让团队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符号和共同的理念。 ”

  你想想,当你和小伙伴说只有你们懂的 “ 暗号 ” 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种 “ 这是自己人 ” 的感觉。

  早期的互联网黑话是 BAT 所塑造出来的,他们搞出来一套自己看起来高大上的语言模板,然后因为他们大,他们厉害,所以小公司也跟着邯郸学步,都这么说话。

  但是在字节跳动啊,快手啊,哔哩哔哩啊,还有美团什么的,这些新的互联网公司出来之后,现在已经逐渐对 BAT 造成了威胁。

  这些新晋的互联网公司也需要一个 “ 识别身份 ” 的内部交流话语体系,而不是原来的那套东西。

  你看,张一鸣之前的内部信不也说 “ 格局大, ego 小 ” 这种话吗?它不也一样在讲 “ 字节范儿,延迟满足感 ” 这些东西吗?

  “ 新贵互联网公司 ” 的员工,一边嘲笑着大公司的 “ 互联网黑话 ” ,一边讲着自己公司的 “ 黑话 ” 。

  但是,黑话说的太多,可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大白话怎么说。可别回了家,还和你爸说黑话。要是那样,那场面可能就是:

  参考文献知乎, Agthu ,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年会上念了段报告,讽刺“互联网黑话”,你看得懂吗?如何用通俗的语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