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软件公司发展搭建支撑大平台

发布时间: 2024-05-01 07:40:22  来源:天博app 

  “我们就是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最大受益者。”在北京东方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春青看来,东方通从一个系统集成商成功转型成为一个独立软件商,与北京市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支持密不可分。

  李春青说,东方通在北京市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支持下设立了中间件实验室,“中间件软件是一种跨平台、跨系统的软件,要求支持各种各样的硬件、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东方通自己的软、硬件环境不够用,要完全靠我们自己解决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事情。而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有完整的软、硬件环境,特别是很多高端系统环境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受益于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不仅有东方通,还有业界熟悉的神州数码、亚信等中关村有名的公司。根据统计,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自2003年提供服务以来,已服务企业1600多家。

  建设公共技术支撑体系这样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软件公司发展的需要。这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2001年的时候委托科研机构对北京市软件企业调研的结果。

  根据调研,2000年至2001年,北京市软件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2%,在全国位居前列,但66.51%的软件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10.23%的软件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保持快速地增长就要扶持更多的企业。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虽然北京市软件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头羊,但与领先的软件产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调查中,很多软件企业迫切希望有关部门投资建设公共技术支撑体系,以满足软件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于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拨款8000万元搭建公共技术支撑体系;而作为搭建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机构——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于2002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

  2004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组建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原来,很多软件企业碰到软件技术、服务难题或软件技术检验测试问题都不知道找谁,现在我们搭建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可以很好地为公司可以提供服务,而大部分技术资源与技术服务都是免费的。”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副主任谢腾翔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2002 年7 月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软件开发工程师调到“检测中心”,现位至“检测中心”副主任的谢腾翔,在中心的员工眼里,是一个公认的“技术带头人和中心带头人”。

  1996年就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的谢腾翔,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负责过重大航空航天的软件开发课题,并多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2000年9月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科技竞赛这个高手云集的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很多人都认为,谢腾翔在那里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但是,湖南人骨子里不怕挑战的性格使谢腾翔放弃了那些既得的成就,她来到了“检测中心”。对这个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平台,她认为,“搭建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对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乃至全国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的迅速产业化具备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使命感使她在“检测中心”找到了职业归宿。

  “虽然,我现在在管理位置上,但是,我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上,如与客户解决技术问题,看一些前沿技术方面的书籍。”谢腾翔说,并且在管理位置上,也承担了很多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有关软件测试的课题。由此,她于2006年3月,当选为北京市2006年科技新星。

  针对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软件技术支撑体系,对北京甚至全国的软件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但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每年软、硬件技术与产品都在迅速进步,很多先进产品和技术一年后可能就会从高端变为低端。软件企业都是跟着用户跑的,而用户是要跟着硬件、系统厂商跑。新的硬件设备、新的操作系统、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出来以后,软件企业就要去支持它。这就要求公共技术支撑体系与软件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技术和资源上更好地共享。

  “2004年,我们开展了‘1234送服务’活动,同时也开展了优秀软件构件评选活动;2005年,我们和中科院软件所联合举办了一次软件质量管理平台示范应用年。2006年12月,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支持下,联合举办了‘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服务主题论坛暨用户大会’。”谢腾翔认为,这一系列的活动,确实在软件产业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并且让企业感受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确实给公司能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谈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作用和战略意义,谢腾翔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分别为: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为国产基础软件的质量提高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规范软件市场,为软件产品质量把关;助力行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示范、培训等手段,带动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推动软件产品品质衡量准则的建设。

  “虽然当时建立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对企业来说是有迫切需求的,但在全国来说,北京是第一家设立软件技术公共支撑平台的地方,这是很具有前瞻性的一个决定。”谢腾翔说,虽然现在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已经很成熟了,但在建设的过程中,是边摸索、边建设、边优化。

  值得高兴的是,2003年,上海、苏州等地也开始筹建这种公共支撑平台了,这一“模式”被纷纷模仿;现在,全国有10多个城市建设了软件技术公共技术支撑体系。

  面对未来,谢腾翔充满信心:“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调研。我们得知,我们建立的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可以说是共性的,很多都是基础服务的部分。随企业的发展,会慢慢的多有一些个性化的要求,所以我们想在未来加大三方面的工作:在丰富服务资源方面,未来每一年会在开源库里面增加1000个项目,在工具库里面增加20个工具;在扩大服务范围方面,我们要把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向更多的地方辐射,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用户享受到我们的服务;我们还需要扩展行业方面的服务,最后针对企业组织个性化的服务。”

  照片: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副主任谢腾翔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